近期,《哈佛深红报》(The Havard Crimson)发布了新一轮的哈佛“新生调查报告”,今年的报告依旧由学生构成、学业情况、生活习惯这三个方面组成,展示了2024届哈佛新生群像。
只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,大部分学生都在线上学习,也无法在图书馆前拍摄集体合照,看到今年的封面还真是让人感慨良多……
毕竟往年都是这样的……
即使今年的“开学季”坎坎坷坷,但今年的新生调查反馈率比往年要高,今年入学的1420名新生中,有1083名同学(超过76%)给出反馈,可参考性更高。
此外,在今年的问卷中,新生们也回答了关于在新冠疫情中的经历。
下面一起来看看今年的录取数据吧。
今年,哈佛的录取率达到了4.92%,虽然依旧很低,但与去年4.5%的录取率相比,有小幅上涨,也是六年来的次回升。
分析,今年录取率上升是申请人数下降导致的,今年的申请人数同比下降7%左右。
在接受调查的新生中,绝大多数(80.6%)都将哈佛大学作为院校。
同时,也有38.3%的学生也申请了耶鲁大学。在这些学生中,39.8%收到了耶鲁大学的录取。
另外,有50.1%的学生是在早申请中得到录取的。因此,想要申请哈佛这一类的,一定要早做准备,在早申请中抓住机会,像哈佛今年早申的录取约13%,而常规申请的录取率仅有3%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从前两年就一直闹得沸沸扬扬的“哈佛歧视亚裔学生”案终于尘埃落定,最终哈佛获得胜诉。
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,今年,哈佛大学迎来了史上规模的亚裔学生群体,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29.1%,比去年高出6%。
与此同时,黑人和非裔美国人的比例也比去年增加了5%,达到了15.8%。
其他族裔的比例分别为:
西班牙裔/拉丁裔占13.4% 美洲印第安人或原住民占1.9% 南亚人占4.8% 太平洋岛民占0.5% 1.6%的学生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族群
从地区来看,今年仅有10.8%的学生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,去年这一比例为14.5%,可以看作是今年国际生的比例有所下降。
这也是自2018年以来的值。
两成新生选择延迟入学
由于疫情影响,很多人都猜测入学率会降低,但事实表明,在5月1日截止日期之前,入学率达到84%,为1970年以来值。
只是约20%的新生表示,在缺乏学长学姐的指导、没有参与社交的机会以及面对面授课的情况下,他们更倾向于推迟入学(往年选择推迟入学的人数大概在80到110人之间),最终入学率为81%,即便如此,也只比去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。
由此可见,疫情无法阻挡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。
哈佛学生最喜欢的是……
在2024级新生中,的学科是社会科学、科学、工程和应用科学。
相比去年,对社会科学感兴趣的比例略有上升,从36.5%上升到39.1%,而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科学的比例分别为28.9%和24.8%。
而艺术与人文学科一直都在“坐冷板凳”,今年更是呈下降趋势,仅有约7%的学生选择,也是八年以来的比例。
具体到的话,经济学(Economics)、政治科学(Government)、计算机科学(Computer Science)已经连续第五年成为新生们的。选择他们的学生分别占14%、10%、10%。
仅仅对这三个感兴趣的学生就占到了新生的三分之一以上,这一结果也与最受大一学生欢迎的课程一致。
此外,根据调查显示,在今年的调查中,政治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有明显的性别差异。政治科学女性比例高达69.3%,只有29.5%的人是男性。相反,计算机科学只有30.1%是女性,67.5%是男性。
当然,性别并不是选择的必要因素,只要是你喜欢的,擅长的,都可以放心大胆的选择!
学霸不仅学术强,活动更出彩
学术成绩方面,今年的哈佛新生依然强势,在接受调查的受访者中,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他们的高中课程排名为前2%。
平均未加权GPA为3.95(满分4.0),与去年的平均GPA相同。
我们时常调侃美国学生的数学差,但哈佛的学生可不一定。
根据调查,哈佛的学生在高中时期的数学水平普遍优异,其中达到微积分BC的学生就高达占38.9%;学习难度略低一些的微积分AB课程也占29.9%。
此外,还有20%以上的学习选择了更难的课程,仅有不到6%的学生水平在Pre-calculus及以下。
今年的新生平均参加SAT考试1.7次,2023年级学生的平均参加2次。今年新生的SAT平均分为1510(满分1600分),去年为1523。
标化成绩也一直都是我们亚裔学生的优势,尽管今年的考试频发状况,各院校也都出台“标化可选”的政策,但还是希望同学们能考则考,尽量出分。
而如果标化成绩无法保证,就要更加注重课外活动的规划。
与往年一样,2024级新生同样参与了大量的课外活动。
其中,的活动类型是社区服务,得到81.3%的受访者的选择。其他受欢迎的活动包括体育运动(61.7%)、学生会(40.2%)、音乐社团或者乐队(38.6%)。
领导力也是看重的一大因素,据报告,有38%的学生曾担任过某个社团的主席,36.7%的学生曾分别担任两个社团的的主席,甚至还有16.2%的学生曾领导过四个社团。
除此以外,约有17%的受访者表示曾担任高中学生会主席,8.8%的受访者做过高中校报的总编辑。
与我们想象中的学霸“挑灯夜读”“头悬梁锥刺股”不同,哈佛的学生的成绩并非靠时长取胜。
比学习时间更重要的,是“效率”。据统计,28.2%的学生在高中时每周的学习时间不到10小时,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。
人数最多的是每周学习11-19小时,占30.3%。
仅有2.6%的学生每周的学习时间超过50小时,去年这一比例为3%。
学习时间长从一方面来看的确能展现一个学生的勤奋,而像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学习与活动,则更是难得。
想要做到这一点,单靠旁人的鞭策是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自身主动性,而数据也表明,比起父母的期望,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源于自身。
79.0%的受访同学压力来源是自我期望,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只占了11.0%。
我们国内总是说“等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”,在哈佛,同学们的预期学习时间却与高中完全相反。
37%的学生预期自己在大学每周学习20-29小时,29%的学生预期的每周学习时间为30-39小时。
除了上述内容以外,报告还展示了本届哈佛新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——尽管TikTok越来越受欢迎,但Instagram仍然是新生中的社交媒体网站;对哈佛相关新闻事件的看法,如哈佛与MIT联手起诉政府,使针对国际生的秋季入学新规撤销,这一行为获得95.2%的新生的认同;还有哈佛新生的政治观点、运动员录取情况、校友子女、性别差异等方面的相关调研。
总之,这些数据为我们揭开了哈佛学霸的神秘面纱,可以看到除了分数以外,丰富的社区活动、领导力、思辨能力、批判性思维等相关软实力,不仅仅是哈佛,也其他所看重的录取因素,在今年疫情影响标化正常举行的情况下,更是成为无标化申请的重中之重。
今年的申请和录取情况会如何受到影响,我们还不得而知,但只有早做规划,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,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告知您留学方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