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时间7月14号首都国际机场的夜晚,我带着对新生活的未知与向往,带着爸妈的叮咛以及和叮咛一样沉甸甸的行李,一步三回头的踏上了一段新的生活。
14个小时后,在打开舱门迈出步的那一刻,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,品尝到异国他乡的口味道。
第一次看见英国高速公路上各式各样但驾驶座都在右边的小汽车,次吃到英国国菜fish and chips, 次看到商业街上林立的To let的牌子…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闪亮,然而在这里多的是我不曾知道的新鲜事,也多的是我未曾想到的孤独与心酸。
在经历过最初与英国的蜜月期后,我飞快的掉进了英国为我准备的culture shock。文化,天气和食物都是迥然不同的:英国人很注重酒吧文化,他们认为酒吧就是一个放松的场所可以做回自己,他们对你释放好感的方式也是邀请你一起去酒吧放松,然而对我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。
英国的天气总是那么像孩子,无常又多变,经常把出门上课毫无准备的我浇了个透心凉又重新出太阳。
英国的食物没有炒,蒸,红烧,煮,煎等复杂的工序,多的是各种酱和三明治的组合。
生活是需要自己去过的,学业是需要自己去完成的,在开始的两三个月一切都是陌生的,我不止一次的在动摇为什么要选择留学这条路,直到我因为次小组作业的情况和学院的院长进行了一次聊天。
我告诉他我生活上的种种不如意,告诉他我如何不适应生活,作业如何不好完成,他却没有立刻安慰我,转而和我说起关于成长的事情。
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人会成长三次:
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。
知道不是所有事情努力就会有结果。
知道有些事情有可能不会有结果,但也会去努力尝试。
我带着这些话回去,重新思考了我留学的初心,我知道一个人在异国生活很难,学业也是巨大的挑战,但是为什么我不去试试呢?
这一年半我开始学会在图书馆待到深夜,学会和别人协作,努力完成大大小小的论文和不同的project。
我开始敞开心扉与愿意和我聊天的人聊天,了解他们的想法,把他们也作为独特的个体而不是标有英国人标签笼统的同学。
学习的时候很苦很累,为了一个proposal,我前前后后修改过7次;为了一个报告,整个周末都没有办法休息。
英国人常说 “work hard, play harder”,我也尝试去劳逸结合,假期的时候就尽情玩乐。
在冰岛的冰川脚下目睹过极光,在罗马的斗兽场见证过斗牛,在巴黎的街头买过可丽饼,在波兰的码头坐过邮轮…
我开始觉得生活是充实的,直到父母在视频不止一次的对我说我有改变了,长大了,我才有些后知后觉。
回望这一年半的时间,我发现我正在其中,理解和接纳一个新的文化,一个国际化的环境;我在其中心态有了变化,我不再一味的逃避,消极的认为有些事情努力没结果,而是去尝试,去理解,去接纳;我也不再只在意结果,我更在意在通往结果的路上我都经历过什么。
现在,是一个初秋的夜晚,我坐在电脑前回忆起留学时的酸甜苦辣,我在想,这也许就是属于我自己的第三次成长,也是留学给我的礼物。